2015/04/06

同音書換7

佚書→逸書、佚文→逸文、佚遊→逸遊、佚楽→逸楽


●佚書→逸書
《漢語大詞典》
【佚書】
 1.特指古文《尚書》。因西漢時出自孔子舊宅壁中,未立博土傳授,故稱。
 2.泛指散失的書籍。
  胡適《<國學季刊>發刊宣言》:“翻刻古書孤本之外,還有輯佚書一項。
【逸書】
 1.特指古文《尚書》。因西漢時出自孔子舊宅壁中,未立博士傳之,故名。
  唐劉知幾《史通・古今正史》:“至於後漢,孔氏之本遂絕。其有見於經典者,諸儒皆謂之《逸書》。
  宋歐陽修《日本刀歌》:“徐福行時書未焚,《逸書》百篇今尚存。
  章炳麟《訄書・清儒》:“而仁和邵懿辰,為《尚書通義》、《禮經通論》,指《逸書》十六篇、《逸禮》三十九篇為劉歆矯造。
 2.泛指散佚失傳的書籍。
  宋徐積《和路朝奉新居》之九:“都無長物垂空橐,卻有閑房聚逸書
  魯迅《集外集・選本》:“〔《世說新語》〕被清代學者所寶重,自然因為注中多有現今的逸書,但在一般讀者,卻還是為了本文。

《大漢和辞典》
【逸書】イツショ
 1.漢初伏生が傳へた二十九篇以外の古文尚書。(以下略)
 2.世にあらはれぬ書。散逸した書。(以下略)

《大日本国語辞典》(1915-1919)、《言泉》(1922)、《大辞典》(1934-1936)には「逸書」しかない。


●佚文→逸文
《漢語大詞典》
【佚文】
 散失的文辭或篇什。
  漢王充《論衡》有《佚文》。
  田北湖《論文章源流》:“大抵術數之學,述自口說,筆削尤多,古意佚文,得其髣彿而已。
  《中國小說史稿》第三章第三節:“這些書在當時頗為流行,現在大都已失傳,佚文散見於古籍,經魯迅先生輯錄編入《古小說鉤沈》中。
【逸文】
 指散失的文章或文字。
  晉郭璞《<注山海經>敘》:“庶幾令逸文不墜於世,奇言不絕於今。
  唐皇甫湜《編年紀傳論》:“必舉其大綱,而簡序事,是以多闕載,多逸文
  清葉廷琯《吹網錄・<史通>削繁序誤》:“蓋《困學紀聞》曾載《莊子》逸文,故潛邱補之也。
  魯迅《中國小說史略》第三篇:“然唐宋人所引逸文,又有與今本《鬻子》頗不類者,則殆真非道家言也。

《大漢和辞典》
【佚文】イツブン
 1.脫文。逸文に同じ。
 2.論衡の篇名
【逸文】
 1.すぐれた文章。名文。
  〔郭璞、山海經序〕庶幾令逸文不墜於世、奇言不絕于今。
 2.散逸した文字文章。又、書き落した文章。佚文。
  〔皇甫湜、編年紀傳論〕是以多闕載多逸文

《大辞典》(1912)、《大日本国語辞典》(1915-1919)、《言泉》(1922)、《大辞典》(1934-1936)には「逸文」しかない。


●佚遊→逸遊
《漢語大詞典》
【佚游】
 亦作“佚遊”。
  《論語・季氏》:“樂驕樂,樂佚遊,樂宴樂,損矣。
   何晏集解引王弼曰:“佚遊,出入不知節也。
  《漢書・杜欽傳》:“防奢泰,去佚游
  宋周煇《清波雜志》卷四:“此固知非典語,亦切中後生佚游迷而不返之病。
  《東周列國志》第七十回:“佚遊不返,國虛無備。
  梁啟超《中國改革財政私案・附・八旗生計問題》:“而此項旗民久耽佚游,不解治產,所得恩俸恩餉,旋即蕩盡。
【佚遊】
 見“佚游”。
【逸游】
 見“逸遊”。
【逸遊】
 亦作“逸游”。
  漢韋孟《諷諫》詩:“邦事是廢,逸游是娛。
  《漢書・五行志上》:“天戒若曰:去貴近逸遊不正之臣,將害忠良。
  南朝梁蕭統《鍾山解講》詩:“非曰樂逸遊,意欲識箕潁。
  唐沈既濟《任氏傳》:“崟姻族廣茂,且夙從逸遊,多識美麗。
   遊,一本作“游”。
  金王若虛《臣事實辨》:“古人以家四海為言者多矣,事雖不同,率皆以廓人主之大度而破偏狹之心,而蕭何以之啟奢靡,姚崇以之勸逸游
《漢語大詞典》は用例を並べるだけで意味が書かれていない。
《大漢和辞典》
【佚游】イツイウ
 氣ままにあそぶこと。佚遊に同じ。
  〔漢書、杜欽傳〕防奢泰、去佚游
  〔晉書、愍懷太子傳論〕耽苑囿之佚游
【佚遊】イツイウ
 氣ままにあそぶこと。漫遊。逸遊。佚游。
  〔論語、季氏〕樂驕樂、樂佚遊
   〔集解〕王肅曰、佚遊、出入不節。
   〔集注〕佚遊、則惰慢、惡聞善。
【逸游】イツイウ
 きままに遊ぶ。逸遊に同じ。
  〔漢書、武五子、廣陵厲王胥傳〕胥壯大好倡樂逸游、力扛鼎。
  〔後漢書、梁冀傳〕逸游自恣。
  〔韋孟、諷諫詩〕邦事是廢、逸游是娛。
【逸遊】イツイウ
 ほしいままに遊ぶ。きままに遊ぶ。樂しみあそぶ。佚遊。
  〔漢書、五行志上〕去貴近逸遊不正之臣、將害忠良。
  〔後漢書、逸民、漢隂老父傳〕今子之君、勞人自縱、逸遊無忌。

《漢語字類》(1869、増補1876)、《広益熟字典》(1874)、《帝国大辞典》(1896)、《日本新辞林》(1897)、《ことばの泉:日本大辞典》(1898)、《大辞典》(1912)には「逸遊」しかない。《大増補漢語解大全》(1874)には「佚遊 ヲゴリアソブ」「逸遊 ナマケテアソブ」とある。《必携熟字集》(1879)には「佚遊 ナマケル」「逸遊 キママニアソブ」とある。《大日本国語辞典》(1915-1919)、《言泉》(1922)、《大辞典》(1934-1936)では「逸遊」「佚遊」が統合されている。


●佚楽→逸楽
《漢語大詞典》
【佚樂】
 1.悠閑安樂。
  《商君書・算地》:“羞辱勞苦者,民之所惡也;顯榮佚樂者,民之所務也。
  《漢書・李廣傳》:“李將軍極簡易,然虜卒犯之,無以禁;而其士亦佚樂,為之死。
   顏師古注:“‘佚’與‘逸’同。逸樂,謂閑豫也。
  宋蘇轍《北狄論》:“然至於其所以擁護親戚,休養生息,畜牛馬,長子孫,安居佚樂而欲保其首領者,蓋無以異於華人也。
  丁玲《阿毛姑娘》五:“現在她把女人看得一點也不神奇,以為都像她一樣,只有一個觀念,一種為虛榮為圖佚樂生出的無止境的欲望。
 2.指使悠閑安樂。
  《管子・牧民》:“民惡憂勞,我佚樂之;民惡貧賤,我富貴之。
【逸樂】
 閑適安樂。
  《國語・周語中》:“今陳國道路不可知,田在草間,功成而不收,民罷於逸樂,是棄先王之法制也。
  漢王充《論衡・自紀》:“逸樂而欲不放,居貧苦而志不倦。
  宋范成大《館娃宮賦》:“惜也未聞大道,宜逸樂而志荒。
  《剪燈新話・龍堂靈會錄》:“可與共患難,不可與同逸樂
  丁玲《韋護》第三章:“他怠惰了,逸樂了,他對他的信仰,有了不可饒恕的不忠實。

《大漢和辞典》
【佚樂】イツラク
 あそびたのしむ。逸樂。
  〔列子、說符〕有道者之妻子、皆得佚樂
  〔韓非子、外儲說右下〕有術以御之、身處佚樂之地、又致帝王之功也。
  〔呂覽、長利〕名顯榮、實佚樂
  〔管子、牧民〕民惡憂勞、我佚樂之。
  〔史記、李將軍傳〕不識曰、李廣軍極𥳑易、然虜卒犯之、無以禁也、而其士卒亦佚樂、咸樂爲之死。
【逸樂】イツラク
 遊びたのしむ。
  〔國語・周語中〕民罷於逸樂
  〔晏子、諫、上〕行安𥳑易、身安逸樂
  〔呂覽、觀世〕聞爲有道者妻子、皆得逸樂
  〔史記、伯夷傳〕若至近世、操行不軌、專犯忌諱、而終身逸樂富厚、累世不絕。
  〔司馬相如、難蜀父老文〕始於憂勤、而終於逸樂

《大辞典》(1912)、《大日本国語辞典》(1915-1919)、《大辞典》(1934-1936)には「逸樂」しかない。《言泉》(1922)では「逸樂」「佚樂」が統合されている。

0 件のコメント:

コメントを投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