●安佚→安逸
《漢語大詞典》
【安佚】
安樂舒適。
《孟子・盡心下》:“孟子曰:‘口之於味也,目之於色也,耳之於聲也,鼻之於臭也。四肢之於安佚也,性也,有命焉,君子不謂性也。’”
《漢書・司馬相如傳下》:“終則遺顯號於後世,傳土地於子孫,事行甚忠敬,居位甚安佚,名聲施於無窮,功烈著而不滅。”
顏師古注:“佚,樂也。”
唐韓愈《上張僕射第二書》:“馬之與人,情性殊異。至于筋骸之相束,血氣之相持,安佚則適,勞頓則疲者,同也。”
清劉獻廷《廣陽雜記》卷一:“四體之即安佚,人之情也。”
【安逸】
1.安閑舒適。
《莊子・至樂》:“所苦者,身不得安逸,口不得厚味,形不得美服,目不得好色,耳不得音聲。”
晉袁宏《後漢紀・明帝紀》:“君靜於上,臣順於下,大化潛通,天下交泰,群臣安逸,自求多福。”
明羅貫中《風雲會》第三摺:“今夜天氣甚寒,不求安逸,冒雪而來,卻是為何?”
杜鵬程《保衛延安》第一章:“當官的騎在馬上,一搖一晃地舞動馬鞭子,好安逸呀,簡直像游山玩水哩!”
2.安穩,太平無事。
《宋書・索虜傳》:“今者域內安逸,百姓富昌,軍國異容,宜定制度,為萬世之法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九八回:“寶玉和你們姑娘生來第一件大事,況且費了多少周折,如今才得安逸,必要大家熱鬧幾天,親戚都要請的。”
劉白羽《崑侖山上的太陽》:“蘭州的黃河未免太安逸平靜了。”
《大漢和辞典》
【安佚】アンイツ
安んじたのしむ。身體を勞せずして遊び居ること。安逸。安肆。
〔孟子、盡心下〕四肢之於安佚也、性也。’
〔漢書、司馬相如傳〕事行甚忠敬、居位甚安佚。
〔注〕師古曰、佚、樂也、讀與逸同。
【安逸】アンイツ
安んじたのしむ。安佚に同じ。
〔莊子、至樂〕身不得安逸。
〔後漢書、輿服志〕民物安逸、若道自然。
〔潘岳、射雉賦〕何斯藝之安逸。
「安逸」の用例
《民間経済録》(1880)「心身ヲ安逸ニシテ」
《亜比斯尼亜国王子刺西拉斯経歴史》(1890)「王子却テ安逸ヲ憂フ」
《飛翔せる鳥の足の位置》(1896)「自然の安逸にあらず」
《広益熟字典》(1874)、《必携熟字集》(1879)、《ことばの泉:日本大辞典》(1898)には「安逸」しかない。
《大増補漢語解大全》(1874)には「安逸 ラクスル」「安佚 ラクスル」とある。《大辞典》(1912)、《言泉》(1922)では「安逸」「安佚」が統合されている。《大辞典》(1934-1936)には「安佚 安逸にも作る。」とある。
●驕佚→驕逸
《漢語大詞典》
【驕佚】
見“驕逸”。
【驕逸】
亦作“驕佚”。
1.驕縱放肆。
《國語・周語中》:“蠻夷戎狄之驕逸不虔,於是乎致武。”
晉袁宏《後漢紀・章帝紀上》:“延(阜陵王劉延)奢泰驕佚,待下嚴刻。”
明劉基《悲杭城》詩:“割膻進酒皆俊郎,呵叱閑人氣驕逸。”
清朱彝尊《瓦井》詩:“當時崇國師,此輩盡驕佚。”
2.驕奢安逸。
《左傳・成公六年》:“國饒則民驕佚。”
《漢書・高惠高后文功臣表》:“子孫驕逸,忘其先祖之艱難。”
唐康駢《劇談錄・洛中豪士》:“每見其飲食,窮極水陸滋味。常饌必以炭炊,往往不愜其意。此乃驕逸成性。”
清梅曾亮《黃個園傳》:“六十年豐豫之後,商人皆席富厚,樂驕逸,恢調舞歌。”
《東周列國志》第五回:“教子須知有義方,養成驕佚必生殃。”
《大漢和辞典》
【驕佚】ケウイツ
おごつてあそびおこたる。きままにあそびたのしむ。
〔左氏、成、六〕夫山澤林盬、國之寶也、國饒則民驕佚、近寶、公室乃貧、不可謂樂。
〔注〕財易致則民驕侈。
【驕逸】ケウイツ
おごつておこたる。驕佚に同じ。
〔國語、周語中〕蠻夷戎狄之驕逸不虔。
〔書・高惠皇后文后功臣表〕子孫驕逸、忘其先祖之艱難。
〔魏志、武文世王公、中山恭王袞傳〕多驕逸之失諸賢。
「驕逸」の用例
《大日本地震史料》(1904)「日頃遊惰驕逸の輩」
《漢語字類》(1869、増補1876)、《大増補漢語解大全》(1874)、《必携熟字集》(1879)、《大辞典》(1912)、《言泉》(1922)には「驕逸」しかない。《大辞典》(1934-1936)には「驕佚 おごりてあそびにふけること。」「驕逸 おごりたかぶって安逸を貪ること。」とある。
●散佚→散逸
《漢語大詞典》
【散佚】
散失。
唐劉知幾《史通・古今正史》:“會董卓作亂,大駕西遷,史臣廢棄,舊文散佚。”
明劉若愚《酌中志・見聞瑣事雜記》:“所蓄書籍法帖盡散佚一空。”
阿英《關於瞿秋白的文學遺著》:“關於秋白的遺著,散佚的實在太多。”
【散軼】
1.散失。
宋王應麟《困學紀聞・評文》:“韓文公有答,今亦不傳,則遺文散軼多矣。”
明徐一夔《<郁離子>序》:“其子仲璟,懼其散軼,以一夔於公有相從之好,俾為之序。”
清張泰來《<江西詩社宗派圖錄>序》:“余以老耄失學,藏書散軼,抱甕之暇,無以自娛。”
2.指散失之物。
清戴名世《<杜溪稿>序》:“余將歸隱故山……尚欲羅網散軼,一酬曩昔之志。”
【散逸】
§I
1.流散。
漢蔡邕《玄文先生李休碑》:“自戰國及漢,名臣繼踵,支胄散逸。”
《文選・潘岳<西征賦>》:“街里蕭條,邑居散逸。”
呂延濟注:“散逸,無人也。”
《北史・儒林傳下・樂遜》:“尋而山東寇亂,學者散逸。”
2.散失。
《南史・徐勉傳》:“及文憲薨,遺文散逸。”
宋曾鞏《請改官制前預令諸司次比整齊架閣版籍等事札子》:“其於督察漏略,檢防散逸彌綸之體,不可不早有飭戒。”
鄭振鐸《海燕・蝴蝶的文學三》:“這些劇本現在都已散逸,所可見到的只有《今古奇觀》第二十回《莊子休鼓盆成大道》一篇東西。”
§II
1.閑散隱逸。
《梁書・忠壯世子方等傳》:“少聰敏,有俊才,善騎射,尤長巧思。性愛林泉,特好散逸。”
元辛文房《唐才子傳・李建勛》:“年已八十,志尚散逸,多從僊侶參究玄門。”
清吳敏樹《寬樂廬記》:“然彼時以為建林雖性通少滯,亦會其身之所遇,便自散逸而然耳。”
2.猶飄逸。
唐王貞白《洗竹》詩:“錦籜裁冠添散逸,玉芽修饌稱清虛。”
《大漢和辞典》
【散佚】サンイツ
散軼に同じ。
【散軼】サンイツ
ちらばる。なくなる。散逸する。
〔困學紀聞、評文〕食蝦蟇詩、韓文公有答、今亦不傳、則遺文散軼多矣。
【散逸】サンイツ
1.ちりうせる。散失。散亡。散軼。散佚。
〔蔡邕、李子材碑〕名臣繼踵、支胄散逸。
〔顏子家訓、雜藝〕梁氏祕閣散逸以來、吾見二王眞草多矣。
〔潘岳、西征賦〕街里蕭條、邑居散逸。
〔注〕濟曰、散逸、無人也。
〔北史、儒林下、樂遜傳〕山東寇亂、學者散逸。
2.仕事が無い。ひま。閑散で隱逸。
〔南史、梁元帝諸子、忠烈世子方等傳〕性愛林泉、特好散逸。
〔王貞白、洗竹詩〕錦籜裁冠添散逸、玉芽脩饌稱清虛。
「散逸」の用例
《通俗国権論》(1878)「散逸したるもの」
《温氣暖室法》(1887)「熱ノ散逸ヲ防グ」
《児童矯弊論》(1900)「思想散逸」
《漢語字類》(1869、増補1876)、《広益熟字典》(1874)、《大増補漢語解大全》(1874)、《必携熟字集》(1879)、《ことばの泉:日本大辞典》(1898)には「散逸」しかない。《言海》(1889-1891)、《帝国大辞典》(1896)、《日本新辞林》(1897)、《大辞典》(1912)、《大日本国語辞典》(1915-1919)、《言泉》(1922)、《大辞典》(1934-1936)では「散逸」「散佚」が統合されている。
●放佚→放逸
《漢語大詞典》
【放佚】
1.散失。
《禮記・月令》:“〔仲冬之月〕農有不收藏積聚者,馬牛畜獸有放佚者,取之不詰。”
清曾國藩《<朱慎甫遺書>序》:“君之於學,其可謂篤志而不牽於眾好者矣。惜其多有放佚,如《大易粹言》、《春秋本義》、《三傳備說》諸篇,今都不可見。”
2.放縱不受約束。
漢桓寬《鹽鐵論・刑德》:“網疏則獸失,法疏則罪漏。罪漏則民放佚而輕犯禁。”
唐白居易《讀張籍<古樂府>》詩:“讀君學仙詩,可諷放佚君。”
清方苞《書孝婦魏氏詩後》:“近世士大夫百行不怍,而獨以出妻為醜,閭閻化之,由是婦行放佚而無所忌。”
吳組緗《菉竹山房》:“這幕才子佳人的喜劇鬧了出來,人人誇說的繡蝴蝶的小姐一時連丫頭也要加以鄙夷。放佚風流的叔祖雖從中盡力撮合周旋,但當時究未成功。”
【放軼】
1.缺遺;散失。
宋陸游《吏部郎中蘇君墓志銘》:“其於官名、地里、軍制、民賦,雖甚細微,皆能講畫窮盡,無所放軼。”
明胡應麟《少室山房筆叢・史書佔畢一》:“史百代者,蒐羅放軼難矣,而其實易也。”
2.放蕩不羈。
明陳子龍《<七錄齋集>序》:“故文士則騁其放軼,薦紳則樂其便近。”
【放逸】
1.放縱逸樂。
《逸周書・時訓》:“蜩不鳴,貴臣放逸。”
朱右曾校釋:“放逸,放縱晏佚。”
清王錫振《<嬃砧課誦圖>序》:“日惴惴於悲思憂戚之中,不敢稍自放逸。”
2.豪放不羈。
《南史・張充傳》:“言論放逸,一坐盡傾。”
元辛文房《唐才子傳・于鵠》:“有詩甚工,長短間作,時出度外,縱橫放逸,而不陷于疏遠,且多警策。”
清嚴有禧《漱華隨筆・文三橋》:“意氣放逸,旁若無人。”
3.離散;失散。
《漢書・外戚傳上・孝武李夫人》:“忽遷化而不反兮,魂放逸以飛揚。”
北齊劉晝《新論・防欲》:“人有牛馬放逸不歸,必知收之。”
宋曾鞏《<陳書目錄>序》:“世統數更,史事放逸。”
明李東陽《<嘉興府志>序》:“東漢以降,記載日益繁,而放逸磨滅,不可勝計。”
4.佛教謂不守佛門規矩。
唐白居易《東都聖善寺缽塔院主智如和茶毗幢記》:“大師自出家至即世……施法行化者五十五載,而身相長大,面相端嚴,心不放逸,口無戲論。”
《大漢和辞典》
【放佚】ハウイツ
1.ほしいままにはなつ。
〔禮、月令〕(仲冬之月)馬牛畜獸、有放佚者、取之不詰。
2.ほしいままなこと。きままなこと。放恣。放逸に同じ。
〔新語、懷慮〕身死於凡人之手、爲天下所笑者、乃由辭語不一、而情欲放佚故也。
〔正法念經〕此放佚過、一切過中最爲勝上。
【放逸】ハウイツ
1.ほしいまま。わがまま。きまま。自墮落。放肆。放恣。放縱。
〔逸周書、時訓解〕又五日半夏生、云云、蜩不鳴、貴臣放逸。
〔列子、楊朱〕意之所欲爲者、放逸而不得行、謂之閼往。
〔漢書、外戚上、孝武李夫人傳〕魄放逸以飛揚。
〔後漢書、仲長統傳〕棄放逸、而赴束縛、夫誰肯爲之者邪。
2.[佛]規矩を守らないこと。大煩惱地法の一として、二十隨煩惱の一に數へる。
〔大乘義章、二〕離善方便、名放逸。
《易林本節用集》(1597)、《書言字考節用集》(1717)、《大全早字引節用集 : 増補再刻》(1870)、《大全早引節用集 : 開化新増》(1880)、《ことばの泉:日本大辞典》(1898)には「放逸」しかない。《必携熟字集》(1879)には「放佚 キママ」「放逸 ワガママ」とある。《大辞典》(1912)では「放逸」の後に「放佚 前ト同ジ語。」「放軼 前ト同ジ語。」とある。《大日本国語辞典》(1915-1919)、《大辞典》(1934-1936)では「放逸」「放佚」が統合されている。